当前位置:首页 / 角膜切口位置对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影响
临床研究 | 更新时间:2015-08-06
|
角膜切口位置对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影响

微创医学 200905期 页码:486-488

作者机构: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眼科

基金信息:赵军(1973-),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白内障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中文简介
  • 英文简介
  • 参考文献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位置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60跟,随机分成切口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A组)和切口位于常规90。方向(B组)两组,每组30眼。检测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和视力变化。结果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A组分别为(1.09±0.12)D、(1.48±0.14)D、(1.37±O.11)D及(1.26±0.14)D,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散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组则分别为(1.12±0.13)D、(1.89±0.16)D、(1.63±0.15)D及(1.34±0.16)D,术后1个月、3个月散光值仍大于术前(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散光度的变化值A组分别为(0.49±0.16)D、(0.29±0.13)D和(0.16±0.14)D,B组为(0.97±0.18)D、(0.65±0.13)D、(0.41±0.11)D,均大于A组(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视力〉0.7者A组分别为14眼和17眼,B组分别为6眼和8眼(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的切口有助于控制术后散光并能提高视力。

2289

浏览量

896

下载量

0

CSCD

工具集